2024青岛企业家日特别策划 |
发布时间: 2024-12-14 09:33:13 来源:小九直播电脑版下载安装 |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蝶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伴随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导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的新一代非公有制企业家走到台前,新老企业家迎来了交接时刻。11月1日,是第4个青岛企业家日,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民营企业薪火传承这一个话题上。老一代艰苦创业、敢闯敢干,年轻一代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他们在碰撞、在融合,他们有交锋与冲突,也有理解与尊重。今天,我们走近城阳区8位新老企业家,他们,是父子,是父女,更是企业经营这片广阔天地里的战友与伙伴。他们的“华山两代论剑”,展现出的是传承与创新,点燃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993年,城阳还没建区,我们成立了崂山区新型机械厂,最初只有三个人,这是中青林集团的起点,也是故事开始的地方。”林礼津创业的年代,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才刚刚起步。“我记得当时的一个数据,1995年我国进口混凝土机械产品数量是2700套,到1997年减少至800套,国产混凝土机械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企业也正是赶上了这个风口。“混凝土机械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设备,城市要发展,对混凝土的需求量持续不断的增加,我们的产品肯定有市场。”从最简单的搅拌机生产开始,公司不间断地积累生产技术经验。2000年,林礼津带领团队完成首套HZS25混凝土搅拌站研发、试制,同年,公司的QT20型塔式起重机也通过专家组鉴定,正式投入市场,一举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林礼津惜才爱才,在企业内部主张启用有激情有活力的年龄小的员工,鼓励大家提出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公司管理、发展的合理化建议,都会组织研究讨论,并对员工做奖励、提拔。“国内混凝土机械想要替代国外进口产品,必须拼技术、拼人才。”如今,中青林集团拥有研发人员100多人,主编、参编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数十所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攻克行业难关。这一切,都源于林礼津以技术为本的理念。 “技术是企业的根,是核心竞争力。我们深切体会过技不如人的痛苦,所以咬紧牙关做产品,证明咱们国产的设备不比任何人差。”2004年,公司首次参加德国慕尼黑宝马展国际工程机械展会,正式在国际市场亮相。也是在这一年,公司签下了第一笔国际订单。这在林礼津心中,是一个里程碑。 “做专、做精、做久,做全球200个国家的搅拌设备专家”,如今,这句话刻在中青林集团的大门前,集团旗下产品已销往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标还没有完成,让年轻人继续努力去做吧!”林礼津说。 林栋是“80后”,2006年从德国留学回国后,从车间实习工开始历练,几乎走遍了公司所有的岗位。他和父辈一样低调、务实,深知在制造业耕耘的艰辛,“若企业没有科学技术硬实力,不能拿出足够让市场惊艳的产品,很快就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失去优势。” “蓝海时代已过,必须做行业内的专、精、特、新”。在林栋看来,与父辈创业时期的一片蓝海相比,现在的行业现状是越来越卷。也因此,他主张一类产品成立一家子公司,每个子公司独立运营。这一大胆的想法刚提出时,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削弱了集团整体的实力?林栋则认为,国家一直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企业一类产品一个企业的布局,正是响应了政策号召。而且,这样有助于培养专家型技术人员,加快产品创新、持续进行产品优化。公司细分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每项产品的市场、质量、服务都有专人负责,都能受到格外的重视,给客户更好的保障。 林栋认为,混凝土机械行业目前面临的主体问题是国内产能过剩,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逐年升高。面对这一难题,公司通过“线上信息、线下交易”的模式,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利用国外网站关键词、短视频等锁定需求行业、需求人群,获取精准信息,提供给驻外办事处或独家代理商,线下沟通具体的方案、配置,最终敲定合同。 除了市场端,林栋在生产环节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20年开始,工厂实施精益生产,经过4年的持续优化,目前,产品交货周期从20天缩短为7天,紧急插单只要3天。”林栋介绍,公司通过引进自动焊接机器人,将焊缝质量提高了30%,实现了一人多机操作,人员效率提高了70%,并且质量的一致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工序划分,工人培训的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1个月,培养周期快速缩短,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面对行业压力,唯有迎难而上,林栋觉得,深耕实业必须有这样的勇气和定力,这也是父辈教给他的最重要的东西。 青岛英太克锡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青岛铅锡材料厂,1986年,30岁的王风田成为厂长。接手之初,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很不好,处于亏损状态。“我的运气还不错,来了之后,让工厂实现了当月扭亏、当年盈利。”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原始的市场被激活,王风田把握机会,大刀阔斧改革,在技术、管理、分配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 “那个年代,很多像我们这样的金属加工公司开始转型,从传统的包销模式转为纯市场化销售,这给了企业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厂曾获评省级销售先进单位。”王风田带领团队主攻市场,敏锐捕捉行业需求,继续扩展产品品类,铅锡合金、铅锑合金、铅管、铅粒、铅砖铅板等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68岁的王风田依然忙碌在企业一线。“我们这代人,企业就像家一样,割舍不了。”王风田在企业管理上重人情,不仅和员工亲如一家,在行业内也积攒了众多人脉,这也为他开拓市场带来了便利。传统的管理模式,优势是明显的,激发了整个企业的活力,这种管理模式是基于王风田的本性——对人的信任。他也承认,有时候,这种信任在对外经营上也出现过问题。 2016年,一客户在英太克下了1380万元的大订单,约定预付款200万,然而,只支付了60万预付款便要求开工。王风田出于对客户的信任,同意了这一请求,但当已经做出了不少产品,其余预付款却迟迟不到位时,王风田才想到自己的大意。“一个超千万的大单,足以把我们厂拖垮,多亏了我女儿,她带人到客户施工现场当地考验查证,回来明确提醒我,这个订单不能做,及时止损。”在王风田眼中,女儿王静在企业管理上更加稳健,也更加科学。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王风田也瞅准了这一风口,正在积极布局锂电池生产这一新方向。“市场一直在变化,70岁也要敢闯敢创新,我依然愿意重新出发。”王风田说。 2011年进入企业的王静,虽是女性管理者,却比父亲更加理性、严格。“现代企业一定是建立在契约精神之上,在我这里,对内按规定办事,对外照合同履约。”王静坦言,之所以如此“铁腕”,一种原因是她更加推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也是从父辈曾遭遇的危机中汲取教训。 “2018年,企业迎来过至暗时刻,产值从过亿元,跌到只有800万。”那时的企业岌岌可危,王静和父亲一起痛定思痛,反思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公司那么困难的时期,外部还有4000万的应收款没有回来,我挨家上门去要。”王静说,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父辈倾注了一辈子心血的事业,不能毁在自己这一代。 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后,王静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我实际上并不太赞成父亲去做电池,这毕竟是跨行业的尝试,我的观点,还是要在老本行上深耕,铅锡这类有色金属的加工,虽然是比较小的细致划分领域,但应用行业广泛,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几年,王静发现医疗行业对铅板的需求量大,积极朝着这个方向做业务。2023年,企业产值再次破亿,王静觉得,自己的眼光是对的。 “权责利清晰,管理的人要跳出企业看问题”。与父辈以厂为家的风格不同,王静在厂里的时间并不多,经常在外出差,前往各地拜访客户、参加展会,与行业内的朋友交流。“完全沉浸在企业里,有时会一叶障目,不能从宏观的行业视角分析问题,所以我喜欢往外跑。”王静认为,管理权可以适当下放,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创造力,也能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虽然我和父亲在管理风格和战略规划上很不相同,但我支持他的创新和尝试,深耕行业30多年,我相信他有自己的道理。”很多时候,王静在与行业内客户沟通的时候,只要提及父亲的名字,自然就和对方拉近了距离,“我父亲在行业内很受人尊敬,这是他多年积攒的好口碑,也是我要学习的为人处世智慧。” “我是从事钣金加工行业比较早的,那时候,周边基本上没有这样的工厂。”1986年,万思辉和妻子的家庭作坊就已经成型了。万思辉主外,负责业务开拓;妻子主内,负责生产加工。“从给客户生产冰箱零配件开始,一点点做起来,没想过将来能做到什么样的规模。”万思辉坦言,对他来说,经营企业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和那个年代的许多企业家一样,他没有学过太多的管理理念,靠的是一股韧劲儿,在行业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1996年,青岛高通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三菱重工海尔、东芝、法孚电气等众多大客户青睐,企业规模一步步扩大。“纯做钣金加工业的企业实际上并不多,我们发展到现在,靠的是在细致划分领域的专业度。”万思辉认为,钣金加工是传统行业,企业虽然起步较早,抢占了先机,但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做深做精。 钣金行业需要大量的设备,这也代表着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早在2003年,万思辉便耗资480万元添置了进口的数控冲床等设备。“我年轻的时候,对设备特别钟情,看到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心里痒痒,终究是买了回来。”万思辉说,在当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虽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如今没法比,但在当时,已经遥遥领先于行业内的同类企业。 这些年,设备的更新很快,万思辉曾经的宝贝,历经十几年,慢慢成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短板。2018年,儿子万元从国外回来,进入企业的第一件事,便是换设备。“刚开始我很不舍得,但终究是听年轻人的,他们视野更开阔,能跟上形势。”万思辉心里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欣慰,“孩子有魄力,而且考虑全面,他从小在厂里长大,所有的设备都会操作,我相信他的能力。” 万思辉说,如果年轻20岁,他也会是那个积极的变革者,如今,他选择把接力棒交到孩子手中,放手让年轻一代去探索、去改革、去突破。 万元是企业家中的“技术派”,在英国留学工作11年,2018年回到国内,成为一名年轻的企业管理者。“我毕业后在英国开了一家设计工作室,主要做工业品的设计。”因为一直从事工业领域,万元接手企业基本上没有过渡期。 在万元看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工业4.0时代,智能、集成、创新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词”。接手企业之初,万元便意识到了工厂设备老旧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老一辈的观念里,订单完不成,多招人就是了,没必要投入那么多钱换设备。”万元对此并不认同,他觉得,要从根本上处理问题,只有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这一条路可以走,简单来说,就是“机器换人”。 万元的这一想法曾遭到父辈的坚决反对,然而,企业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愈发凸显——招工难。“这是全球制造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与其说,机器换人是我们主动拥抱新技术,不如说,这也是企业应对用工难的无奈之举。” 2019年3月,在万元的主导下,公司完成了第一条冲压机械手自动生产线个人的生产线万元用于工厂的智能化改造,相较于工厂自身的体量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如今,工厂里80%的设备已经更新了,而工人数量也在相应减少,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人少了,工厂的产能却比以前更高了,从长远看,我觉得这钱花得值。”万元认为,钣金加工是制造业的基础环节,有着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但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散,利润空间也日益缩小。作为一家传统钣金加工公司,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父辈艰苦创业,将一个小作坊发展为一家现代化企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而我能做的,就是迎上时代的浪潮,带领企业走向智能化,未来,我希望高通能够才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工厂。”万元说。 浩源集团是全国农产品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是城阳区的老牌企业,有着50多年的历史。公司生产的深海鱼排、香酥鳕鱼、澳式洋葱圈、香辣鱿鱼等100余个种类的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年来,浩源集团一直在求新求变的路上,但有一条生命线永远不变,那就是食品安全。”浩源集团从上世纪70年代的红岛肠衣加工厂发展而来,吕文良自幼生活在厂里,更是从父辈那里耳濡目染,对食品加工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食品安全大于天,不容一丝马虎,几十年的信誉都系在上面。”吕文良说。 吕文良认为,“严苛的管理标准,是企业生存的根基”,企业成立了HACCP食品安全小组,通过了严苛的BR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每年会接受来自世界各国客户或其委托的第三方的审核。“我很自豪,这么多年,我们的产品受到那么多国家客户的一致好评。” 历经半个多世纪,浩源集团如今已成长为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集团企业。近些年,吕文良愈发意识到企业用工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其实不单单是我们食品加工业,几乎所有劳动密集型的基础加工类企业,都面临着一线职工老龄化、企业管理人才断档的问题。”吕文良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注重人才的阶梯化培养,企业定期派驻员工到国外同类加工厂学习,企业内部也格外重视文化建设,许多一线职工和管理人员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年轻一代进入职场,吕文良发现,“95后”“00后”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已经不是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年代了,而且如今的孩子们,更向往写字楼,打心里对工厂是排斥的。”曾经有一次,公司去高校招了几十人,但几轮筛选下来,最终留下的寥寥无几,这让吕文良危急感十足,开始在公司制作环节尝试智能化改造。“今年我们新上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节省了一半的用工,这是一个尝试,我想,这也是基础加工类企业未来的转型方向。”吕文良说。 “我目前主要在产品研制和市场营销两个方向努力,希望为我们这个老厂带来一些更年轻化的东西。”吕蕾阳是浩源集团的第三代企业管理者,与父辈们相比,她更加关注如何让品牌与年轻群体有更多的碰撞。 “做食品,要与年轻人的消费观同频,我们的产品供给国外许多连锁快餐品牌,而这些快餐店的主要客群就是年轻人。年轻人的口味变化和轻微改变,往往预示着未来几年甚至更长远的食品风格发展的新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对市场的敏锐判断,甚至是预判,这将指导我们探索和研发。”吕蕾阳参与公司产品的研发,也通常是那个代表消费者进行品尝的“试吃员”。 浩源集团多年来一直通过代工模式发展,客户看中的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比较优势,公司也能借助客户的销售经营渠道进入市场终端。“父辈希望我能按照铺好的道路去延续,但我有自己的考虑。”吕蕾阳认为,中国有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有无限的商业机会。她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代工生产非常容易被模仿复制,市场地位容易被冲击取代。有了自己的品牌,企业才有了灵魂。” 在企业管理上,吕蕾阳理解父亲对用人方面的担忧,但她也更能设身处地从同龄求职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时间是不是自由,工作环境好不好,甚至企业周边的休闲娱乐配套是不是完善,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人考量一份工作是不是适合的主要的因素。”在吕蕾阳看来,未来工厂一定是智能化工厂,在这一点上,她比父亲更加坚定。她认为,在未来的工厂里,AI机器人也许会替代人工,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全流程将会实现自动化,一个订单到来,工厂所有的环节会自动进行原料订购、生产加工直至完成发货。 民以食为天,吕蕾阳觉得,食品加工行业谈不上朝阳或夕阳产业,而是一种刚需。“这份行业里包含着责任,包含着情感,我们的目标是做百年企业,我还年轻,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上一篇: 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全周期服务护航科技企业
下一篇: 手套箱行业上下业分析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