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电脑版下载安装

NEWS INFORMATION

动力源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9-28 23:05:59 来源:小九直播电脑版下载安装

  近年来,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方向由数据通信行业逐渐拓展至绿色出行、新能源的电能转换与能源利用,并形成了以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为核心的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公司的业务多元化转型。面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疫情的影响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公司秉承“聚焦主业”这一核心战略,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相关领域中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主要涉及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包含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备用电源智能疏散、节能业务等细分产业方向,所属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的新趋势如下:

  公司数据通信业务致力于电信行业、专网行业、数据中心等电源产品的开发,通信领域是公司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数据通信产业主要细分为国内、国外通信电源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

  通信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门槛,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在社会中显示出逐渐重要的作用,是发展前途最广阔、最有生机活力的产业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的提升,通信网络结构日益复杂,作为通信系统的动力组成部分,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

  2022年,是中国5G投资建网高峰年。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600941)预计全年5G相关资本开支1,100亿元。中国电信(601728)预计全年5G网络投资340亿元;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相关投资数据也相仿。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成为全世界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建设5G网络的国家;根据今年工信部定下的目标,年底5G基站总数将突破200万个。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基站建设目标来看,预计今年新建超过67万个基站,到年底累计将开通超过209万个基站。

  随着2022年三大运营商对5G基本的建设的大力投资,作为5G基本的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通信电源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而作为深耕通信电源行业27年的动力源,已经在通信行业内积累了丰厚的技术经验和良好的产品口碑,公司的对应产品销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5G的商用化已在全球拉开帷幕,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22年举行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中强调了5G应用的无限可能。随着5G商用化迈入第三年,全球5G产业进入加速期。根据MWC发布的官方数据,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00个5G商用网络。预计2022年将会是全球5G应用发展的关键年。

  根据研究机构Marketsand Markets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5G市场规模为539.3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1,232.7亿美元,2020年~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G在全球的部署呈现出加速态势,随着5G商用化的推进,必要组件通信电源市场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2年,公司的海外业务仍然受到疫情反复和国际贸易冲突的冲击,公司继续深化“本地化”市场策略,保证市场开拓计划的稳步推进,在多个国家保持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公司针对不一样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发展进程和用户的实际的需求,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对应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产品支持。未来公司的具有竞争力的成熟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将获得更多的认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伴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作为数据存储、分析、计算的载体,是数字化的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将成为数字化的经济时代刚需。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着力扩大投资,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电信运营商针对国家政策调整2022年5G资本开支,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新型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的新赛道,为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底座。

  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主业,也是公司数据通信业务的战略发展趋势,公司的高压直流电供电系统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数据中心业务运营商,拥有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逐渐扩大的市场占有率,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公司产品继续围绕高效率、智能化和集成化这一发展趋势,深挖行业客户的真实需求,抓住“新基建”这一巨大市场机会,逐步的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公司正加大对国内外数据中心业务的投入,为进一步发展业务增长注入活力。

  绿色出行是公司近年来战略布局的新兴产业方向,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达到10-20万吨/年,并支持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战略范围,以车桩比达到1:1作为战略目标。从目前市场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来看,新能源汽车将长期占据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分为新能源商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自2021年起,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迎来质的飞跃。市场由单纯的政策驱动向政策叠加创新模式驱动转变,车型品系更丰富,换电与充电并进。长期来看,新能源商用车将随着技术和规模发展迎来成本和技术驱动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条件的成熟,新能源汽车的落地由商用车向乘用车倾斜。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理性预判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上升至360万辆(2021年为288.32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行业相关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消费者的行业认同感在不断增强,逐渐增加了对新能源车型、中国品牌,甚至是新势力品牌的信任度。公司的相关产品将迎来持续增长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能源成为不可或缺的物品。全球范围来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从资源、环保等角度出发,都十分看重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一些细分领域初步实现了商业化。作为真正意义上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正在提速。

  2022年3月23日,为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随着氢能产业政策的落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及各地也陆续出台氢动力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整体增强,也将有利于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作为内部能量转换核心部件的车载电源的地位越发凸显,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质量车载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先进的车载电源能够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集成化的设计,促进能源密度和转换效率的共同提高,这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的技术加速迭代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向好。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我国车载电源市场规模由54.4亿元增长至246.5亿元。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景气之下,我国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将不断上涨,预计2025年将达到700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产品所覆盖的氢燃料与车载电源方向,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应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新基建”重点投资的七大新型领域产业之一,是培育新消费、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低碳绿色环保出行的重要保障。同时,充电桩相关产业在电网智能调度、削峰填谷以及安全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有着极大发展潜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但充电桩增长量却未能相应配套。据统计,截止2022年7月,我国充电桩数量达到392万根,其中公共桩和私人桩数量分别为153万根、239万根,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00万台,车桩比约为2.55:1,充电桩依然偏少。中国电力企业联会统计显示,今年的1-5月,我国电动汽车充换电用电量达到102亿度电,同比增长了34.18%。受政策利好,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据同比大增,一季度充电桩平均在建工程5.79亿,同比上升41.87%,仅一个季度就超过了去年全年。

  上半年,全国范围内,新增建设充、换电设施130万台,同比增长3.8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1.6%。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充换电设备的建设进入爆发期。今年的交通部工作会议也指出“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是提升公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的重要举措。”

  充电桩是新能车发展的基石,新基建赋能下充电桩战略地位升级,东莞证券预计2021-2025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44%。充电桩市场规模分别达1241亿元、1347亿元、1482亿元、2045亿元。未来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公司研发的液冷充电桩模块,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也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流量。

  2021年,全国电动自行车销量为3400万辆,搭载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占比超过75%,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3.25亿辆,日均骑行需求超7亿次,电动自行车用户日均充电次数近亿次。在中国数亿辆电动自行车的庞大规模前提下,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被重点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由电动自行车充电引起的火灾事故呈多发频发趋势,火灾致死率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自2021年5月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已出台地方性规定,进一步对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室内充电进行了明确限制,并加快设置室外的集中充电设施。根据2019年4月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要求,对2019年4月15日前购买的、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实行3年—5年过渡期管理。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等多地明确规定,过渡期内未上牌或过渡期满后登记为临时牌照的电动自行车将禁止上路行驶。

  针对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行业的需要,公司利用自身电源开发实力及系统集成开发能力,研发了整流电源、充电电源及柜控电源等电源模块,以及4仓、8仓、12仓、14仓、15仓换电柜产品,满足不同的客户和场景的充换电需求。公司坚持电源模块、核心板卡及运营平台自研的核心技术路线,以构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公司新能源业务细分为光储业务和工业能源业务,所涉及产品为分布式光伏产品、单晶炉电源、制氢电源。

  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1-6月国内光伏累计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预计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85-100GW,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330GW。

  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继续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强实施情况监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充分利用油气矿区、工矿场区、工业园区的土地、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设施。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行动,在新建厂房和公共建筑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规范有序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光伏新村。

  乘着产业发展的东风,公司大力投入研发,战略布局光储领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铺开30余家办事处,并在海外多个市场具备本地化部署的销售队伍,产品已经较为成熟,未来,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需求大幅度增长。

  单晶炉电源属于工业用大功率开关电源的一个细分需求,主要应用于光伏单晶硅制备领域。2021年全球光伏市场,因海外疫情的影响及光伏产业链价格较高的情况下,装机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在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以及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分析,随着硅料扩产产能的释放及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回落,预计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同比增长41.18%,达到240GW,比之前预测的220GW,上调9%左右。随着国内单晶硅厂商全球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单晶硅片的头部企业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将迎来更大规模的扩产,拉动单晶炉电源需求量上涨。

  在光伏单晶行业,公司具有丰富的电力电子产品技术研发经验,可靠的生产制造能力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实力。单晶炉加热电源产品凭借稳定可靠、技术指标领先、高效率、低能耗、性价比高等特点和优势,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增,销量有望迎来持续增长。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从全球角度来看,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近年来,随着全球氢能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

  按照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统计,当前我国氢气产能为4,000万吨,产量为3,3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产氢国。按照车百智库的202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2050年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12万亿元,全国加氢站数量达到1.2万座。

  氢经济基本发展成熟,交通运输、工业领域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年产量达3,000万辆。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产量预期达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为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6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在工业制氢行业,公司依托于自身丰富的电力电子产品技术研发经验,可靠的生产制造能力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实力,致力于成为专业制氢电源产品和供配电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2019年3月发布的《GB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是我国首次单独提出的规范消防行业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标准,该标准详细覆盖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技术要求,并且提出要将传统的分散设置的标志灯和照明灯集中控制,要求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应安装集中控制型应急疏散系统,这一标准的正式实施,对应急疏散系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法可依,有标可参,智能疏散系统正式跨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突破了传统疏散指示的“就近疏散”原则,改为远离火源为前提的“安全疏散”,大大提高了火灾时消防疏散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自推广应用以来,受到了消防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广泛好评。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疏散系统将在具体应用中不断推陈出新,在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建筑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现代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国标实施后,我国应急疏散市场发展迅速,整个行业规模突破200亿,达到260亿元左右,预计2022年应急疏散照明市场全面超过火灾报警市场。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在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领域战略布局,坚持“一大三高”经营策略。报告期内,公司依靠其在电能转换及能源利用领域多年积累的电力电子技术持续发力,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578,319,265.66元,较上年同期454,526,230.04元增幅27.24%,但尚存在亏损27,736,193.25元。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材料及器件的价格上涨以及国际业务运费的成本增加,致使公司数据通信业务的毛利率下降;同时供应链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手订单交付情况差强人意,致使公司营业收入未达预期,进而影响了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

  针对2022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公司深入分析,坚持以“计划为龙头”开展长周期物料备货工作,加强业务端与生产制造端的快速协同,进一步做好后备计划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确保按质保量,及时交付。

  目前,供应链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虽然在手订单充足,但交付未达目标,上半年收入实现差强人意,但随着芯片国产化的替代基本完成,与相应国产品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降本增效,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同时公司也在加强跟进回款工作,提高效率,进一步加强产品与服务的在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孙公司印度动力源业绩呈现大幅增长,半年度业绩数据突破年度总计划,数据通信海外业务迅速发展;分布式光伏战略业务产品Overcome户用光伏逆变器系列荣获“中国好光伏-2021年度光伏逆变器技术突破奖”在产品研发上有阶段性突破;车载电源业务稳步迈入乘用车领域,同时展开PACK集成DC/DC的组合产品研发工作,为车载电源产品序列的丰富打下基础;在燃料电池方面,2022年2月于北京举行的冬奥会上,配置动力源空压机控制器的燃料电池大巴车和物流车让中外友人见证到了中国新能源的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主业与战略业务在手订单稳步增长,公司经营管理稳中有序,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收入结构相对稳定,行业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加强。未来公司战略业务有序扩张,核心主业稳步运营,总体业绩将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围绕“模块化、智能化、物联网化”战略,持续推进产品技术的迭代,新型5G模块化2.0电源系统大规模上市。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对通信电源设备的节能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能源转换效率高达97%以上的模块产品开始大规模推入市场。为了响应国家碳达峰节能要求,公司进一步研发的智能叠光系统,能够稳定高效的提供能源转换,进一步增强能源利用率,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而随着该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未来销售规模将有所扩大。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中标中国铁塔模块化电源2.0系统项目,中标多省移动和铁塔基站光伏改造项目,为2022年度业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持。报告期内,公司不可避免的受到疫情影响,5G运营商建设进度放缓,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正常供应,但公司积极部署保交付,国内通信电源上半年收入高于去年同期,为2022年的业绩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数据中心业务继续围绕“高效率、智能化和集成化”这一发展方向,深挖行业客户需求,抓住“新基建”这一巨大市场机会,不断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公司高压直流电源产品先后交付腾讯超大型云数据中心、曙光超算中心等重要工程项目,为客户数据中心安全用电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低碳倡议,坚定自主技术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专利的智能叠光系统,为数据中心提供柔性可靠、安全高效的绿能接入方案;公司行业领先的产品——整机柜服务器电源产品保证稳定交付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为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用电保障,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计划下半年内加大数据中心业务的市场开拓力度和研发资源投入,持续稳步扩大市场份额。

  面对全球持续疫情,公司继续深化“本地化”市场策略,积极实施远程工作方案,依托前期储备的业务基础和客户基础,持续拓展国际市场。保持全球业务覆盖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单个地区的市场份额,随着主流运营商订单的执行,订单规模均获得较大增长。

  经过多年培育积累,公司积极布局的印度公司在通信电源及充电模块等领域取得喜人业绩,虽然已经进入业绩收获期,但未来尚有较大增长空间。与此同时,公司正在东南亚及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机构,以便更好的服务区域市场并将做为服务全球性大客户的重要支点,撬开新的销售渠道。

  公司海外业务经过多年的深耕积累,已形成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海外业务销售产品逐步多元化,除保持传统通信电源业务快速增长外,以原有的成熟销售渠道为依托,逐步推进其他产品国际销售。报告期内,光伏混动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充电设备也都取得不错的进展。光伏逆变器、光储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做为重点推广产品,抓住光伏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户用光储产品,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2年,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继续加速拓展,多项新型产品填补了燃料电池应用领域空白,产品线逐步趋于完整。

  报告期内,公司合同额和出货量占有率仍保持行业前列,稳定向国内外主流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及其相关企业批量供货。业务应用领域在燃料电池大巴、商用车、特种车辆等基础上拓展了重卡道路运输车辆、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氢能叉车等应用场景,激活了向氢燃料电池业务发展的强大后劲。

  报告期内,公司的燃料电池产品序列拓展为氢燃料电池升压DC/DC、高密度版升压DC/DC、空压机控制器、氢泵控制模块、CVM、氢燃料电池二合一控制器、氢燃料电池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绝缘检测仪、高压配电模块、电加热模块等,可以满足燃料电池多应用场景需求。

  报告期内,配置动力源空压机控制器的燃料电池大巴车和物流车服务北京冬奥会场所,体现了中国氢能源汽车的力量。空压机控制器第一代产品继续保持稳定批产。第二代40kW级产品完成了首次量产,并搭配氢泵控制器模块、高压配电模块覆盖了燃料电池供氧和供氢的集成化产品需求。第三代70kW级高速电机控制器目前已完成原型机设计,预计本年度8月份推广至市场。在此基础上,启动了面向国际氢燃料电池叉车市场的离心式空压机控制器业务和产品开发,驱动燃料电池应用领域的快速扩张。

  控股子公司动力源新能源在势银(TrendBank)主办的“2021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会”中荣获“年度技术力奖”。公司主导的氢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高速电机控制器所属领域,属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中所列的重点领域,也是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将成为未来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某重点乘用车企业新能源车载电源项目。该产品为新一代三合一车载电源,包含OBC+双路DC/DC+PDU(高压配电)。该项目带动了公司商用车三合一电源OBC+DC/DC+PDU(高压配电)的技术升级,并于报告期内启动了PACK集成DC/DC的组合产品开发工作,为公司全面布局电动汽车领域,开拓乘用车市场打下坚实的技术与产品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布局电动汽车领域充换电产品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以充换电设备为主体,充电场站建设方案和模块板卡配套解决方案为两翼的电动汽车充换电产品体系,为充换电运营企业、充电桩制造企业、交通基建投建企业、物业商业服务企业等提供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

  公司研发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块产品涵盖了风冷充电模块和液冷充电模块,我司30kW液冷充电模块自2019年推出后,同年就获得中电联专家组认定,产品综合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防护等级和功率密度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交付运行国网广汇120KW直流桩、中交地产(000736)华北区域年度充电桩框架采购等项目,另外在雄安新区、四川、湖北等区域,也取得标杆工程及批量销售订单,为后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21-2022年智能换电柜(3.0版本)产品招标项目,总金额10,690万元;另外,公司多次中标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充电柜招标项目,累计金额超过1600万元。我司作为业内具备全套核心部件开发能力的主流设备供应商,同时为其他充换电柜集成厂商提供充电模块、柜控电源、整流电源等核心部件。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各类新款充换电柜及核心部件的产品研发、测试及转产工作,为下半年业绩持续增长打下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光储产业链中分布式光伏新产品的开发与原有产品的迭代。从开发层面,完成逆变器10KW-30KW的功率段全覆盖,50KW逆变器进入高温低温全电压测试阶段;5KW光储逆变器产品进入产品升级阶段的开发及测试工作;从逆变器供应链及从生产方面,完成10-30KW逆变器系列CQC等相关产品送检工作;实现户用全系列产品的中试转批量生产工作。

  从市场营销层面,公司获得数家户用及工商业相关平台大客户的产品送检许可;成功与中多电,上海振华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从营销推广层面,进入河南户用光伏协会户用光伏设备白名单序列。参与山东、江苏、河南等市县的论坛和展会进行产品交流推荐。

  报告期内,公司分布式光伏战略业务产品Overcome户用光伏逆变器系列在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与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光伏头条联合举办的“2022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中荣获“中国好光伏-2021年度光伏逆变器技术突破奖”;在河南省第七届光伏论坛暨创新模式研讨会上获得“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会新晋理事单位”称号。公司产品得到光伏主流协会的认可,户用光伏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逐步铺开。

  随着国内外光伏电站建设需求持续增长,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行业内单晶拉晶及硅片产能扩张提速,单晶硅行业的扩产带动单晶炉工业电源需求增长。多年以来,公司的工业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单晶行业,与隆基、中环、晶科、高景、双良等业内知名企业长期合作,是该行业的主流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耕工业电源行业,进一步拓展业务方向,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了解行业痛点,紧抓客户需求,确立了制氢电源产品的发展战略和技术方向,融入国家氢能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公司氢产业方向相关业务。

  公司智能疏散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机场、石油石化、公民建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自2021年行业内新标准实施以来,对智能疏散产品质量及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产品具有超越同类的市场竞争能力,研发部门在系统控制方案的提升、配套电源模块研发两大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发的新一代集中控制型智能疏散产品采用了新的控制系统,与前两代产品相比,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疏散和备用电源业务成功签署北京地铁、武汉地铁、哈尔滨地铁以及首都机场和上海诺港国际展览中心、雄安新区等重大项目合同,并已经开陆续交付,使得备用电源和智能疏散产品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销售业绩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子公司迪赛奇正实现了食品净化机3600W定制电源项目的量产发货,这是公司历史上单机功率最大的定制电源产品,对公司定制电源产品技术提升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常态化基础上,大众对食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重视度有显著提升,目前食品安全防控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将有可能给公司业绩带来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长。

  2022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特种电源业务,导引头电源出货量成为单一型号半年出货量最多的产品;与此同时,持续完善交流模块路标产品1500W系列、高压500V输入四分之一砖产品系列,并获得批量订单。这些路标规划项目产品,都是面向当前及未来行业市场主流需求有针对性开发的,具有行业前瞻性和先导性,未来预计将给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各研发团队围绕经营目标,聚焦重点新产品的研发推进,高功率密度版75S通信电源产品成功上市,各项技术指标行业领先;5G微站电源产品形成系列化,并在国内外主流市场体现出竞争优势;大功率高密度隔离型氢动力DC/DC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批量订单交付;光伏逆变器产品规划扩展到50-100kW功率段;30kW恒功率充电机顺利转产,换电产品在铁塔、滴滴和美团大规模铺设;形成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高电压双向车载充电机技术得到主流车厂认可并签约进行后续开发。

  公司持续在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和数字控制、功率模块封装集成、大功率磁元件集成设计、新器件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等领域投入研发资源。各项技术平台的进展为公司相关技术和产品在5G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等领域持续体现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上半年中试平台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围绕公司重点经营项目,持续提升能力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围绕重点产品开展可靠性验证及工艺水平提升、产能提升等工作。

  检测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满足光伏逆变器、燃料电池DC/DC等产品的试验验证,完成相关系列产品的各项国内、国际行业认证工作,协助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完成了力学环境可靠性、气候环境可靠性、IP防护等级、特殊环境可靠性、EMC电磁兼容测试、电机性能台架、对拖测试台架、机械性能实验室、半实物仿真平台、测绘实验室等实验室的相关测试工作,为公司产品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22年上半年,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泰尔认证中心的三体系监督审核(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ISO45001认证)以及NQAIATF16949认证。顺利完成多个产品和相关行业认证

  资质工作。进一步为公司产品质量把关。公司本着“查漏补缺、全面布局”的思路,针对公司各质量流程设置专人专职负责,主要是从研发质量、物料质量、生产质量和测试质量四个方面,深入过程管理,从全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自成立以来,安徽动力源作为公司生产基地,一直发挥其重要作用。报告期内,钣金车间进行技术升级,推行标板套裁,降低钢板损耗,显著提升钣金自足能力,大幅提升工艺能力。优化研发设计端产品结构,在满足产品适用性和功能性的条件下,增大产品容差,提升生产效率。

  未来,生产平台将围绕公司年度规划和交付需求,以质量指标为中心,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加大生产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全力保证订单按期按质交付,为公司业绩实现添砖加瓦。

  公司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平台,从事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所属的行业为电力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多年来公司凭借专业技术、产品、项目实施经验、品牌及服务等优势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据了较高份额,并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场,但由于各细分市场竞争充分,竞争亦相对激烈。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现有的技术领先、品牌和成本优势,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于竞争对手,从而使得公司市场份额缩减,进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以及细分市场动态、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以及时跟随行业变化,并且战略布局新兴起的产业,推进多元化发展,抓住市场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更迭变得更快,新技术风起云涌。行业内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都使得业务发展也随之变化。作为自主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合理、持续地加大研发投入,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行业内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未能适时开发出高质量、高技术标准、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产品,可能出现技术落后的风险,将难以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为此,公司时刻关注技术的变革和更新,不断出台政策来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通过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一流实验室,提升产品的研发水平,确保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通过多年经营,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聚焦于数据通信、绿色出行和新能源三大核心产业。通过产品多元化、业务模式多样化,公司资产和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也不断拓宽新的业务领域和行业,销售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公司在运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不能实施更有效的措施,使得效率提升,风险可控,不能有效的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将会面临运营和管理风险。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通过不断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流程来提升运营效率;通过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计划等来调动人员积极性;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流程等来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7.85亿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29.80%,可能存在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由于公司产品主要客户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等大型通信类企业、各地地铁公司以及国内大型建筑工程承包商等,合同能源管理类客户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安全性较高,整体的回款风险较低,虽然公司已按照会计政策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仍不排除个别客户由于支付能力和信用恶化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公司持续推出的创新产品乘用车车载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优化器、大功率一体(分体)液冷式充电桩等,虽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但是存在市场对新产品的认知过程,导致达不到预期收益的风险。公司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新产品市场推广工作,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规模销售。

  近年来,世界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国际博弈等因素错综复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经营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公司海外销售开展顺利,国际贸易摩擦尚未对公司生产经营及境外销售产生严重影响,但如果未来国际贸易局势和相关税收政策及汇率波动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供应链、物流效率、运输成本、海外业务开拓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与客户积极沟通关税税率变化对产品售价及订单量、订单金额等的影响,力争将相关变动影响降至最低;针对汇率变动,分析跟踪汇率变动趋势把握汇兑提款时间点,并采取措施降低应收账款,通过采取这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降低汇率变动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供应链尤其是芯片短缺的风险,公司将国产化芯片替代工作定位为主要任务,与相关国产企业战略会晤,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争取尽快实现全面化国产替代。

  尽管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局部疫情仍然时有反复,海外疫情形式也较为严峻。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同国家地区受到的影响差异较大,虽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国内外市场的客户需求在缓慢复苏,若国际疫情情势没有改观或者国内疫情反复,将对公司生产经营、行业供应链、基础建设施工均带来一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将受到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做好内部疫情防控工作、尽力确保公司正常持续运营,保证客户订单的交付。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守初心,深研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凭借二十七年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围绕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推进产品创新、技术迭代而努力。公司在相关领域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和研发团队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成功搭建多项业界领先的技术平台:高效PFC技术平台、最优化LLC技术平台、SLHT超低谐波控制技术、IMET智能最大效率点控制技术等。应用于产品能实现全范围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全负载工况下电能转换效率最优(>

  98%)、超高功率因数(>

  99%)和超低谐波(

  公司拥有完善的技术人员储备制度,培养了大批行业内高精尖的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建设,形成了一套适合动力源的全流程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管理体系。保证了公司稳定的的产品创新与开发活力。

  公司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高能耗电机变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全生命周期能源管控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研究机构,先后承担了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中关村现代服务业、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促进专项、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丰台区科技三项费项目等国家科研课题。参加制定、修订的各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五十余项。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有有效知识产权479项,其中发明专利69件、实用新型212件、外观设计专利48项,软件著作权81项,注册商标69项。参与了50余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内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拥有全面的中试中心与实验验证体系,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作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强有力的保证手段。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打造了符合ISO/IEC17025国际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的可靠性验证实验室。其中环境应力、机械应力、电应力、大型电磁兼容及失效分析实验室,可满足多项产品在诸多领域日趋严苛的产品试验要求。

  2022年上半年中试平台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围绕公司重点经营项目,持续提升能力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围绕重点产品开展可靠性验证及工艺水平提升、产能提升等工作。

  加速推进公司重点项目光伏逆变器的实验验证、CQC认证工作;推进燃料电池DC/DC产品耐久性测试工作,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完成公司多项产品的小批量验证工作,包括系列光伏逆变器、5G模块化电源、车载电源、燃料电池DC/DC等;重点开展燃料电池DC/DC和光伏逆变器的自动调试系统的方案制定和系统搭建工作,自主创新的装备开发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在电力电子设备行业深耕多年,在数据通信、绿色出行、新能源业务及智能疏散等业务方面都有长足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公司产品覆盖了用户的全部电力电子产品需求,可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产品支持。公司对产品的可靠性具有严格的要求,不断提升产品工艺,确保产品长期稳定运行;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产品的宽度和深度也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

  公司专注电力电子技术二十七年,已形成成熟的产品标准与技术开发体系,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深耕多年,有稳定的深入研究掌握行业需求的专家团队,参与过几十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并能针对性的为客户的各类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

  公司已在海内外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多渠道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平台,产品已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南亚、南美、欧洲及北美等地设有销售及服务机构,并且还在不断开拓市场,上半年在缅甸和秘鲁等地增设了办事处;针对国内市场,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完善的销售及服务机构,不断加强自身渠道铺设和产品推广力度,细研市场,有序推进营销网络布局。

  自成立二十七年以来,动力源积极与多渠道伙伴合作,同时也在寻求更多元的销售及服务模式,力争将动力源的品牌做大做强。经过多年的培育,在印度市场实现业绩增长。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产业布局,提升全球营销、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影响力。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实验室,连续多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标准创制突出贡献奖、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奖项。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北京市诚信创建企业、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单位等荣誉,动力源品牌已成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推力。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动力源品牌(DPC)已经是北京市著名商标,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报告期内,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2022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动力源光伏产品荣获中国好光伏-2021年度光伏逆变器技术突破奖;并在河南省第七届光伏论坛暨创新模式研讨会上成为河南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会新晋理事单位。控股子公司动力源新能源在势银(TrendBank)主办的“2021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年会”上,动力源荣获2021势银未来奖年度技术力奖。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利用品牌优势将动力源做大做强,为成为享誉世界的电源及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公司愿景而努力。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交地产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联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动力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移动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电信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 解读三维CAD软件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使用要点
下一篇: 恒立实业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CopyRight 2022 小九直播-电脑版|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3006987号-2  渝公网安备渝ICP备13006987号-2 网站地图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