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致力于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保障电力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促进电力能源系统的清洁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公司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发展主要营业产品,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公司慢慢地发展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的两大业务体系。公司的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2个类别;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3个类别。公司的技术产品应用于电力能源系统的电源侧(发电环节)、电网侧(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户侧(用户环节)相关环节。其中,储能系统技术服务主要使用在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用于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电源调峰调频能力,电网灵活调节和应急支撑能力,用户侧峰谷调节能力,以解决新能源并网时因其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冲击;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主要对常规火电进行仔细的检测和调试,提高机组安全运维、灵活调节能力,降低故障率,节能降耗,适应新能源接入以及降低污染物排放;以及电网侧和用户侧的设备功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估,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智能配用电产品用于对配电网和用户侧设备做运作时的状态监视、智能化控制、智慧化运维;智能监测设备用于对电力设施及其所处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器人及无人机用于自动化巡检。
技术服务方面,公司同时拥有“电源特级调试资质”和“电级调试资质”,具备提供电力能源系统从电源、电网到用户侧的全链条技术服务能力。公司通过大型电力项目实施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研究,逐步奠定了在电力技术服务方面的领头羊,先后承担了全球首例由电化学储能系统黑启动9F级重型燃机项目;承担了全球首个±10kV、±375V、±110V多电压等级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项目实施;联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兆瓦级高效高可靠波浪能发电装置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南海岛礁示范验证”项目。
智能设备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配用电统一操作系统——丝路InOS”,实现了智能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的国产替代,其中智能电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基于宽带载波时钟基准的同步采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智能监测类产品研发公共硬件平台,监测系列新产品已经覆盖输、变、配各个场景;公司无人机团队创立了大型无人机在输电线的全自动巡检模式,在省级电网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规模巡检应用。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双A标杆企业,拥有省级工程中心及各类实验室18个,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84项,其中“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于2019年度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制定了《电力机器人术语》《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全保护系统技术条件》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225项,公司研发人员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6人,国内国际专家库各类技术专家35人,优秀的开发团队有助于公司保持持续的创新机制和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技术服务和设备出售的收益。在实际经营中,公司通常按照每个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电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通常结合自己产品的技术优势、成本构成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报价等因素综合确定各项目的服务及产品价格,随公司产品日益成熟以及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会相应调整产品的报价和毛利水平。同时,公司坚持持续创新,不断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功能优化,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和盈利水平。
公司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依据市场需求、行业政策及技术储备发展的新趋势,分别建立产品研制与技术研发的“6+1+X”研发模式。
公司在智能试验检测技术、清洁燃煤电厂技术、新能源高效消纳技术、智慧巡检技术、智能配用电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6”大方向分别设立事业部,在事业部下建立了“首席技术官+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组”相协同的产品研制模式,分别对研发布局及技术方向把控、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研发项目的研发计划实施和输出负责。
公共技术和新研发技术任务由产品研发部在公司战略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及实施。挖掘新技术及公共技术需求,采用“揭榜制”面向全公司招募“X”个研发项目团队,完成项目内容的开发及输出。同时为团队配置项目导师进行技术路线指导,确保研发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招标采购,是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方式。实施过程中,由公司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组织评标工作,并将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提交给公司采购承办部门。然后,根据招标项目的金额不同,由公司的招标业务工作组或招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评标报告,确定最终的招标结果。
非招标采购,是依据公司的采购管理办法,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采购项目均可采取非招标采购方式,分为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电商采购及零星采购等五种方式。
对于产品生产加工所需的物料采购,需送样检测合格后才能下达批量供货订单。同时,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供应商考核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库,对不合格供应商有严格的退出和禁入机制。
根据服务向客户交付的成果不同,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分为调试技术服务和集成服务两大类。调试技术服务模式为公司依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现场评估,制定详细的综合解决方案及现场服务计划,根据计划提供系统优化调控等服务。服务结束后,根据需求编制项目报告,经审批后出具给客户。集成服务为公司按照每个客户需要,开展前期项目研究,制定技术方案,采购或开发特定零部件、软件或设备,开展设备功能设计、设备组装、设备单体调试、功能组合、优化或技术改造等工作,设备性能测试合格后交付给客户。
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集成模式下,公司需要履行的义务视项目情况或客户的需求不同会不一样,仅有在EPC模式下,集成模式包括工程实施节点。
根据服务场景的不同,公司电网及用户侧试验检测服务分为客户现场检测服务和送样检测服务两大类。客户现场检测服务是指依据相关检验测试标准或规范,由公司编制工作方案,携带检测设备,在客户现场完成检测服务,并出具经审批的检测报告给客户。送样试验检测服务是指公司收到客户寄送的检验测试样本后,按公司标准化检测流程,在公司标准实验室中完成检测服务,并出具经审批的检测报告给客户。
因为电网及用户侧试验检测的辅助工序工作量大,技术水平相对简单,公司在实施试验检测服务过程中专注于制定工作规划、作业标准、质量管控、安全监督、报告编制与审核、验收结算等核心工序,会将设备运输、场地布置、试验接线、数据记录和整理等辅助工序交由外单位承担,并由公司人员指导实施。公司电网及用户侧试验检测服务的核心技术侧重于根据各服务产品的特点,建设相应的服务平台、系统和服务标准,规范作业流程,作为服务实施的基础。
公司专注于智能设备核心软件开发、硬件定制化设计、物料选型、样机试制及小试验证,批量生产环节主要是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外协加工生产。第三方外协单位依据公司技术资料要求,按产品详细情况开展生产,最重要的包含生产物料采购、组装、软件烧录、测试、组装等环节。
公司客户群体主要为电力系统企业,该类客户主要是通过公开对外招标的形式进行服务和设备的采购,因此,企业主要通过参加竞标获取业务合同。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产品销售仍主要采取线下直销模式,同时公司通过南方电网电子商城线上销售份额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公司产品仍以国内销售为主,主要是通过投标信息搜集、客户介绍、主动上门拜访、线下展会宣传推广等形式获取商机,采取公开投标、竞争洽谈等方式获得订单。为逐渐增强省外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公司着力优化了营销组织架构,扩充营业销售队伍且在南京、贵阳、南宁等地新增服务网点,分片区开展市场开拓和客户维护工作。上半年市场开拓“走出去”效果非常明显,在“3+2”五个产品线及五个销售大区,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如首次签订了国网公开对外招标的千万级框架协议,中标国内最大火储联合调频EPC项目(1.6亿),还有无人机巡检在铁路的跨领域应用,蓝牙模块在南方电网21版智能电能表的全面应用等。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克服疫情困难,积极沟通和履约,境外业务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公司承接广东电科院六十余年电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并网等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积极推动低碳新技术创新,总结形成了覆盖电源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系列技术。公司研发的电力设备多信息融合和智能诊断技术,提高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减少非计划停运和限负荷时间,保障供电安全;研发的大型发电机组全负荷节能优化技术,深挖节能潜力,助力发电企业提质降耗;开展煤电燃烧优化、清洁利用和环保工程规模化改造,助力氮氧化物、硫化物和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减排;研发新一代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提高了电厂水资源利用率;研发火电机组辅助调频外挂系统,提高了机组响应电网调度的速率,提高电网对新能源机组并网消纳能力;研发支撑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系列技术,并在广东能源珠海电厂供热改造、国能台山电厂升参数改造中实施。研发智慧电站升级服务、规模化海上风电接入成套解决方案、大容量电厂侧储能调频+黑启动等一系列电源侧技术服务核心技术成果,解决了燃煤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全额消纳等能源行业共性关键难题。
公司在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领域积累多年,掌握储能系统集成优化技术、储能集装箱热管理及消防技术、电力电子系统高精度建模及测试技术、能量管理及优化控制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有着非常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先后承担了全球首例由电化学储能系统黑启动9F级重型燃机项目,承担了全球首个±10kV、±375V、±110V多电压等级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项目实施,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和持续提升的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广东省内50个电厂的技术监督工作。完成污泥掺烧、燃烧优化、精准喷氨和催化剂性能测试17项,降低传统煤电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高压设备预试试验和机组涉网试验84项,提高机组可调性和电网稳定性。完成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废水零排放项目,稳步推进中电荔新废水零排放EPC项目。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开拓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业务,承接广东能源集团汕尾电厂灵活性改造项目。立足广东,报告期内电源侧试验检验测试业务逐渐拓展至山东、北京、安徽、贵州、湖北等地区。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过96MW,其中靖海电厂#3、#4机组储能调频项目等1项电源侧储能EPC项目,东莞供电局110kV杨屋站储能项目、东莞供电局220kV黎贝站储能项目、广州供电局110kV芙蓉站储能项目等3个电网侧储能集成项目顺利完成投运验收。
公司始终贯彻落实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战略规划,形成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三大智能巡维设备系列新产品。相关小组成员成长为国家能源局电力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电网设备智能巡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电联电力机器人专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行业领军人才,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项目团队参与的“输变电巡检机器人智能化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获得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公司无人机团队创立了大型无人机在输电线的全自动巡检模式,在省级电网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规模巡检应用。公司机器人及无人机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其中智能巡检无人机系列新产品在电网、交警等推广应用,“交警慧眼”三维事故勘查系统通过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权威认证。研发的带电作业特种机器人,突破了机器人刚柔耦合精确控制、复杂环境目标感知与定位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电力特种作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
报告期内,公司在智能巡检机器人方面,完成轻量化巡视遥控机器人研发及两轮试生产验证,现场试点测试无故障运行达230天,完成变电站室外四足巡检机器人研发样机搭建,拓宽延伸机器人产品线,确定保证产品和技术保持引领性和新颖性。
在智能巡检无人机方面,完成“慧眼”3.0软硬件系统升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完成定制化无人机和简易机库开发及量产交付,启动“慧眼”4.0机库产品升级研发及系统功能微服务组件化改造,牵头完成行业标准《电力无人机机库通用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新申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深远海风电场无人机智能自主巡检关键装置与系统研制”项目并完成合同签订,积极向交警、新能源等领域深入拓展应用,实现网格化全自动巡检,打造全行业无人化智能巡维提供商。
在带电作业机器人方面,10kV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通过第三方测试,完成产品功能定型。公司正在承担广东省委组织部重大人才工程“广东特支计划”本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等重点项目,公司在带电作业机器人产品领域持续创新与突破,为公司产品技术领先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依托自身雄厚的研发实力,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智能电网新研发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研发新一代带计量功能的智能终端,推出行业内首个统一开放的智能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丝路InOS”,实现了智能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解决用户侧能源信息相互连通和共享难题,“丝路InOS”操作系统已通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成果及产品鉴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报告期内,研发了融合电气量监测和机器视觉技术的线路运行环境监视测定及故障定位装置系列新产品,实现输电/配电线路状态监测、风险告警和故障定位,解决了长期以来输电环节设备运维智能化水平低、人工巡视效率低等难题;研发了作业现场可视、违章在线可识、作业风险可感、后勤保障可靠等四个系列终端产品,应用于电力、建筑等行业,实现作业现场可视化监管和安全风险立体化感知,支撑电力作业全过程可视化督查,精准识别现场环境和违章行为,加强现场安全风险数字化管控能力。
公司在上述领域的创新,有力地提升电力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引领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
(四)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电力技术服务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储能行业发展,报告期内相关利好政策密集落地。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最终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对于配套建设或共享模式落实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动态评估其系统价值和技术水平,予以适当倾斜。2022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新型储能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022年6月13日,南方能源监管局发布《南方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细则》、《南方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南方区域“两个细则”),独立储能电站作为新主体纳入南方区域“两个细则”管理。在国内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储能市场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储能产能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储能技术的日渐成熟,电化学储能的成本不断下降,也进一步助力了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
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269.2兆瓦,2021年新增投运规模达到1,870兆瓦(CNESA不完全统计数据)。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30,000兆瓦。《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相继发布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仅青海、山东、湖南、浙江、内蒙古五省及南方电网储能的规划达39,000兆瓦,已高于30,000兆瓦目标,则2022年-2025年我国将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近33,860兆瓦。按照配置储能时长2小时(67,720兆瓦时)、市场预期储能系统单位成本1.5元/瓦时计算,2022年-2025年相应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按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未来储能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中将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依照国家电网发布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预测,2060年新型储能规模将达到400,000兆瓦,较2025年大幅度增长,相应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规模也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2020年中国作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火电、海上风电检测及调试服务规模与火电、海上风电等发电机组的建设规模息息相关。根据《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1)》,截止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2.5亿千瓦,水电3.7亿千瓦,核电4,989万千瓦,并网风电2.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2,952万千瓦。从装机增速看,2020年,火电装机同比增长4.7%,较上年增速高出0.7%,风电装机同比增长34.6,较上年增速提升21%。太阳能以24.1%的速度增长,较上年增速高出7%,核电增速收缩,降低6.7%,水电装机低速缓增,同比增长3.4%。根据WFO(世界海上风电论坛)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报告,全球平均每个在建海上风电场的装机容量为38.1万千瓦。根据广东、江苏、浙江等多沿海省份出台的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数据统计:预计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的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预计新增装机容量为2,300万千瓦。依照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按照该规模计算,2022-2025年预计还将新增海上风电场不少于16个。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方案”,对存量煤电机组进行“三改联动”。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面临着加快能源结构从以煤炭发电为主向清洁低碳能源为主转型的要求,随着我们国家发电机组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装机比重的上升,在巩固传统服务优势的同时,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新兴业务迎来增长。未来,基于清洁火电、海上风电、核电等发电模式的试验检测及调试技术服务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电力设备X射线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和仪器仪表检验校准等试验检测业务量大幅度的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新中标广东电网电力设备X射线万元,南方电网范围内的X射线%;新中标广东电网仪器仪表检验校准合同额约2400万元,广东电网范围内的仪器仪表检验校准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编写的1项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和主编的4项南方电网电力安全工器具技术标准完成了报批,公司在安全工器具检测细致划分领域的行业地位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开展试验检测新研发技术,已完成了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工器具移动检验测试平台研发,实现了安全工器具的移动检测,为高效高质量开展安全工器具检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承担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电网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检验测试关键技术及试验系统研制”项目,目前已完成快速开断型直流断路器的拓扑方案及试验方法初步研究、高压直流断路器试验团体标准初稿;立项开展基于智能机器替代的输电线路耐张线夹X射线检测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装置开发,本项目预期可大幅度降低攀塔登高作业人员高空坠落风险和电离辐射风险,实现科技兴安、科技保安。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试验检验测试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粤电科正快速、稳步推进各项试验检验测试资质能力建设工作,在报告期内提交了1800多项检验测试参数的CNAS申请,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相关资质申请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报告期内,公司及粤电科加入了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和鉴定协会、广东省气象防灾减灾协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广州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和广州市计量行业协会等协会,公司在试验检验测试领域的行业地位与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双碳业务的市场调查与研究,确定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低碳咨询和认证业务资质能力建设目标,并拟以此为契机进军咨询认证业务领域,将试验检验测试业务打造成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的检测、咨询、认证综合业务。
“十四五”期间,配电网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国家电网2022年发展总投入目标为5,795亿元,其中计划电网投资5,012亿元;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规模达到6,700亿元,相比“十三五”期间提升近20%。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高比例容纳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逐步推动智能配电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朝向具备自愈能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支持与用户互动、对配电网及其设备做可视化管理、提高配电资产利用率、提升配电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向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广东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高水平发展(2021-2025年)》的通知中,在加强智慧高效数字电网建设方面提出“全面加强城镇配电网建设,构建强简有序、灵活可靠、先进适用的配电网,提升城镇地区供电可靠性及供电安全水平,着力解决负荷供应能力不够、网络结构薄弱、设备重载过载等方面问题”。因此,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配电网将成为重点,围绕数字配电网建设将以“配电终端+”为核心,融合新型传感、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跨领域集成应用的技术特征,开拓多种形态配电终端,并与一次设备深层次地融合,形成完整智能配电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在智能配电设备产品领域,面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研发包括自主可控、国网标准化等多种不同形态的配电终端,以与一次设备深层次地融合,组合成使用户得到满足多种配置需求的自动化成套设备。通过将配电终端与传感设备、新能源并网开关设备等集成整合,构建形成配电房/台区监测解决方案和新能源配网接入解决方案,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配电网建设。
国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学技术创新规划》提出:研究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融合发展,开展能源领域用智能传感和智能量测研究。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要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开展用电信息推算碳排放量、烟气排放测量等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推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力系统下,量测体系既能够准确计量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不一样电源的电量,又可提供准确的低压侧拓扑档案及台区接入的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电源的情况,对应用电量测体系的感知能力、量测对象接入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动态即时交互能力、业务应用能力都将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将积极把握机遇,发挥公司核心技术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丝路InOS”价值,实现灵活的电碳计量、动态分时电价调节、以及电力用户灵活双向互动,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
随着电力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力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场景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依靠传统的人工对电网运作时的状态和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测,已经没办法满足电网智能化的要求,且面临效率低和安全可靠性不强的问题。在电力设备及运行环境监视测定方面,为满足电网输、变、配电设备数字化远程巡视、智能运维等生产组织模式的智能化需求,智能监测设备主要朝着传感器一体化集成、软件定义终端、泛在物联、云边计算协同等方向发展。新一代智能监测设备将具备如下特征:终端硬件层面,集成各类新型传感器,实现视觉传感、电信号、定位信号、气象信号、红外等传感器深度集成,并按照输电、变电、配电等应用场景和安装的地方灵活适配;终端软件层面,实现多维传感数据的统一处理,并支持智能监测算法的远程下发和迭代升级;通信层面,覆盖电网内网、运营商网络以及自组网等通信场景,实现泛在物联;平台层面,实现云端全维度数据融合、AI算法赋能和智能运维业务场景全覆盖。在作业安全及人员安全监测方面,行业用户重点关注作业管理、施工机械、人身安全、环境和工器具五类对象,其中作业管理的业务需求包括信息督查、多源数据提取、作业行为识别、违章数据分析等方面,施工机械安全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大型机械施工、防误碰带电设备、作业区域监测、带电区域告警、防外力破坏等方面,人身安全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近电告警、触电风险识别、人员立体防护、误登杆塔告警、现场安全督查、线上视频督查、越线识别、登高告警等方面,环境监视测定的业务需求包括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隐患自动识别、隐患治理跟踪等方面,工器具监管的业务需求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作业触电风险智能辨识技术、电网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电力图像识别技术、基于无线射频传感的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将成为作业及人员安全监测的发展重点。
公司在变电智能监测领域实现变电站内机器人、无人机、摄像机联动,并基于集控终端本体AI模块就地化处理视频图像数据,使用户得到满足现场巡视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利用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电子围栏等装置,结合人员资质信息、工作票信息,实现安全管控。在输电智能监测领域,基于状态感知和机器视觉技术,打造输电线路运行环境智慧可视、本体状态智能可感的全域监测产品解决方案。在作业及人员安全监视领域,针对用户到位监督覆盖不全、违章督查质量不高、作业行为自控不强、业务数据贯通不足四个问题,研发作业现场可视、违章在线可识、作业风险可感,作业流程可控等智慧安监类产品,助力实现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智能化机器代人及管理模式革新。
根据国家《“十四五”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加快医疗、养老、电力、矿山、建筑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2年第50号),要求电力企业加强无人机巡检等先进的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
在电力能源领域,“十四五”期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制定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电网建设规划,加速电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机器人无人机是电网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在变电设备巡视方面,要实现机器巡视为主、人工检查性巡视为辅的巡视模式,巡视工作的重心由现场人工巡视转变为远程巡视和后台数据分析,实现110kV及以上线%覆盖,多旋翼无人机自主巡检100%覆盖。依照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规划,电力巡检机器人将逐步从户外场站向室内巡视渗透,电力特种无人机尤其多旋翼无人机将逐步从220kV以上电压等级,渗透到10kV配网等中低压巡视领域,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规模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公司将充分的利用好电网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在电力巡检机器人和电力特种无人机领域全技术链条的优势,加大研发攻关,持续推出室内轻量化巡检机器人、长航时无人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产品,加强“慧眼”无人巡检系统生态建设,不断的提高电网智能运维水平;同时,公司也将发挥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场站等新能源场站智能巡检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前抢占新能源场站智能运维市场。
公司核心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主要经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核心产品与服务。
核心技术变动情况:智能配用电设备核心技术方向新增一项——源网荷储联动运营协调控制技术。本技术基于云边协同架构及虚拟电厂分层分级聚合调控方法,研发源网荷储联动运营平台及灵活性资源调控终端设备,实现区域源网荷储资源的可观可测可控与多时间尺度协同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规模化灵活性资源的优化聚合、双向互动和市场参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批省部级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其中牵头完成的“面向电力现货市场的火电机组快速调频关键控制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等2项优质科技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增标准发布29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9项,团体标准17项。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网、省公司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公司党委决定与董事会决议,沉着应对各项风险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公司既定的半年目标任务。公司在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专项改革评估中蝉联“双A”评级,获评2021年度标杆“科改示范企业”,《人民日报》刊发《“科改示范行动”激发创新活力》,报道公司科改示范行动取得的成效。报告期内,企业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科改行动。完成《“科改示范行动”综合改革方案(2022-2025年)》及工作台账,2022年科改总体形象进度达46%。二是继续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治理基础。修编《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和议事规则,进一步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体系。参与国资委“中央企业子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抽查自查”,在参评模块中获得满分。三是建立跨部门团队协同机制,提升战略研判与重点突破能力。建立“以专家委为智囊支持,以课题组为实施推动”的政策研究机制,成立8个课题组,涵盖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制定生产经营八大突破性任务,提升公司重点任务突破能力。
一是更加聚焦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加强储能BMS、丝路InOS物联网模组、长航时智能组网微型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库、电缆隧道巡检机器人、图像视频监测装置等核心产品研制。二是增强产业链引领效应,策划能源技术新生态。新能源装备事业部扎实推进风冷型储能电池PACK样机设计定型与开发,高质量完成电池集约化采购;智能终端事业部真正开始启动“丝路”生态应用大赛,开局良好;智能成套事业部积极策划“源网荷储智慧联动运营平台”联合建设规划,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创生态链,助力公司核心技术的商业推广。三是积极开展前瞻性攻关。有序推进“兆瓦级波浪能”“超导磁储能”等9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实施,波浪能项目入选国资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积极申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远海风电场无人机智能自主巡检项目”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22年度专项资金支持立项。四是构建“科创特色”的生产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储能PACK(年产能1GWh,自动化率70%以上)生产线建设,加快打造“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研发应用”科创平台和新型储能创新领军企业。
一是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精益化管理,编制印发《成本词典》,强化“两金”管控,有序安排资金支付,促进资金回流及资产质量提升。持续提升采购效率,规范采购全过程管理,加强项目成本管控,提升内部运营效率。二是深入推动安全、履约、质量精益化管理。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上半年,公司项目履约情况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事件。三是优化“2+3”业务市场规划布局,市场开拓亮点纷呈。南网商城新增智能量测终端等4项产品上架,上半年商城销售额突破亿元。新能源装备事业部中标国内最大火储联合调频EPC项目——国能台山电厂储能项目,中标首个海上风电配套储能项目——三峡阳江海上风电储能项目,抢占储能市场先机。电源事业部中标广东省能源集团汕尾电厂灵活性改造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中标台山电厂卸船机自动化改造工程等多个AGC项目,厂级AGC市场占有率超过50%。试验检测事业部中标国网江苏2022年组合电器局放检验测试的项目,推动粤电科公司向第三方检测、咨询、认证综合服务商转型。智能成套事业部中标首个国网公开对外招标的千万级框架协议——国网江苏2022年智能配电房综合监控平台框架项目,标志着智能监测类拳头产品获得国网标杆地区市场认可。机器人事业部的“慧眼”无人机巡航系统走出广东电网,完成广铁集团广州花都牵引站无人机机库部署,作为首个跨行业试点应用,极具推广意义。
公司在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以及智能设备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和服务领域共形成了27项核心技术。目前,公司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在同步加大技术投入,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若未来公司技术和产品迭代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水平或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将受到削弱,进而错失行业发展的机遇。
公司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及一支技术领先的研发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417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5项,同时拥有8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如果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动等原因,导致公司知识产权泄密或者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对公司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对南方电网、东方电子(000682)等关联方的销售比重较高,其中南方电网为公司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为55.60%,经营业绩对南方电网存在较大的依赖。若南方电网未来电网智能化改造进度放缓,或者产品和服务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对公司持续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报告期内,广东省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2.04%,占比相对较高。因此,公司面临一旦广东区域的发电企业及电网需求减少,或省内竞争加剧,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的风险。
公司不从事智能设备的生产,专注于智能设备的核心软件开发、硬件定制化设计、物料选型、样机试制和小试验证等核心环节,具体的生产环节由外协企业完成。随着公司智能设备产品的不断增多,报告期内,公司外协生产的规模以及外协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另外,公司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过程中,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考虑,会将部分辅助工序交由外协企业实施。若外协企业的生产能力、加工工艺或服务水平下降,将会导致公司外协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供应的迟延或者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业务主要是面向电网客户,而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是国内电网投资和运营两大主体。因此,报告期内,公司对电网销售收入的规模和占比较高。客户集中度较高,与公司下游客户的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有关,符合电力能源行业的运营特征。
未来若电网客户的投资计划、招投标政策和经营状况等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不能持续实现用户服务需求,都将可能造成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42,846.73万元,占总资产比重为13.40%,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长66.44%。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增多,公司的客户主要为电网客户和大型发电企业,客户拥有较高的资信和还款能力,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较低。但若宏观经济或行业发展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公司主要客户发生经营困难或者与公司合作关系出现不利状况,可能导致回款周期增加甚至无法收回货款,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7,398.41万元,占总资产比重为8.57%,存货较上年末增长20.02%,未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余额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如果市场需求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出现存货减值的风险。
公司目前提供的电力能源领域的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属于竞争性行业,行业内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随着新能源比重不断提升,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竞争的加剧,若公司无法及时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及服务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则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影响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入选企业,拥有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各类实验室18个,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1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84项,其中“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于2019年度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制定了《电力机器人术语》《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全保护系统技术条件》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225项。
公司管理团队由具有丰富电力能源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构成稳定,管理能力强,在高效领导公司业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公司能够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
公司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13人,占总人数的34.57%,公司研发人员中在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6人,国内国际专家库各类技术专家35人,公司75.22%的员工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并保持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同时拥有“电源特级调试资质”和“电级调试资质”,此外公司还拥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与“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承试类三级”等多项资质,具备提供电力能源系统从电源、电网到用户侧的全链条的技术服务能力。
公司通过大型电力项目的实施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逐步奠定了在电力技术服务方面的领先地位,先后承担了全球首例由电化学储能系统黑启动9F级重型燃机项目;承担了全球首个±10kV、±375V、±110V多电压等级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项目实施;联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兆瓦级高效高可靠波浪能发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南海岛礁示范验证”项目;研发支撑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系列技术,并在广东能源珠海电厂供热改造、国能台山电厂升参数改造中实施。
公司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发展主营产品,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公司逐步发展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两大业务体系。公司的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2个类别;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3个类别。公司的技术产品应用于电力能源系统的电源侧(发电环节)、电网侧(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户侧(用户环节)相关环节。丰富的产品结构,使得公司产品覆盖领域广,应用场景多,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质量是公司的生命,更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设有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和各级质量管理人员,职责明确,运转有效。公司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一系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文件,明确了贯穿产品研发、生产、安装调试以及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要求,全员刚性规范执行,严格监督落实到位,确保交付产品优质稳定。强化客户体验管理,建立质量上的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需求,同步推动流程改进,促进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ISO9001认证,产品品质及可靠性得到客户高度认可。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电子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电科院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